导航菜单
首页 >  多所高校研究生人数超过本科生本研倒挂意味着什么  > 人数超过本科生,985名校变身“研究生大学”

人数超过本科生,985名校变身“研究生大学”

 原创 王雅洁 经济观察报

封图:图虫创意

教育培育的初衷,正在与市场需求之间发生着错配。

导读

壹  ||  教育部数据显示,2023年,全国普通本科招生478.16万人,比上年增长2.19%。全国研究生(含博士)招生130.17万人,比上年增长4.76%。

贰  ||  在研究生扩招趋势下,应届生深造比例有所升高,但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的深造意愿最强,而专升本趋势有所减弱。

叁  ||  一名211院校招生办工作人员对经济观察报表示,以他所在的学校为例,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趋向正在发生改变,逐渐从学术型机构流向了非学术型单位。

肆  ||  1999年,高校开始扩招,全国研究生(含博士)招生计划扩充至8.5万名。此后的每一年,报名人数都保持增长,招生规模亦不断扩大。

伍  ||  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标是,通过优化调整硕士研究生规模和结构,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;逐步改革招生计划管理、考试招生制度、培养模式,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。

1991年,许恩军坐在社科院的硕士复试现场,两腿直哆嗦。

三名导师坐在许恩军的正对面,让他有一种被审讯的感觉,让他害怕的是,三位导师不按抽签题目提问,交流的过程中,三位导师随时即兴追问。

许恩军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,大一入学时,他是省高考状元。许恩军的本科班级,加上他在内一共42个人,最终考上硕士研究生的,不过5人。

当年,听闻他要考研,室友送他两个字“勇士”。因为,那个年代的考研,笔试和面试都非常难,许恩军举例,当时主观题较多,既有量的判断,还有质的判断。

一晃几十年过去,再看如今学弟学妹的考研试题,许恩军感觉和本科入学考试一样容易。

2024年9月,正是各大高校喜迎新生,密集举办开学典礼的开学季。清华大学在开学典礼上公布了一组数据:今年本科生招生3800人,硕士研究生却达到了9926人。

以往本科生数量远多于硕士研究生数量的情况,如此鲜明地倒置了。

这一悬殊的差距不仅存在于清华。2024年,中国科技大学招本科生2024人、研究生(含博士)约1万人;中科院大学招本科生430人、硕士研究生超1万人。

9月12日,兰州大学官方微信消息显示,2024年,该校在校研究生(含博士)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总量。

经济观察报统计了国内39所985大学(985工程旨在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)的2024年研究生以及同年本科生的招生规模、新生入学人数后发现,绝大多数名牌高校存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或者新生实际入学人数,远超于本科生的情况。

国内硕士研究生这一群像正在悄然间发生变化。

自1999年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以来,国内硕士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。这一群体在学校、经济社会中扮演的角色,逐渐调整。

教育部数据显示,全国研究生(含博士)招生人数,已经从1999年首次大扩招开始的8.5万名,扩充至2023年的130.17万名。

经济观察报还发现,包括北京邮电大学在内的北京市部分985、211(211工程旨在21世纪建设100所左右的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)院校,2023年的本科生招生人数,相比2022年出现了下降。尽管部分高校在北京市的招生计划有所增加,但整体上,由于北京高考人数的增加,本科及一本率有所下降。

在竞聘国内两家核电研究所的职位败北后,李冬宇选择了继续读研。

他就读于国内一所名校,学习核辐射防护专业。该校老师提供的数据显示,该校2023届本科生签约就业的人数占比为30%左右,出国留学的占比10%左右,除去个别自由职业者,选择国内升学(继续读研)的比例最高。

一名在一所211院校任教的教授正在修订自己所在学院的硕士学科目录,拟增新学科,响应上级部门提出的高等教育“超常规布局要求”,比如满足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方面的重大需求。

现实中,在李冬宇母校的2023届硕士研究生中,最终投身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事业的并不多,就业于事业单位的比例最高,其次是国有企业,再其次是党政机关,继续读博的有2人,自由职业者1人,最终从事专业对口科研工作的,比例不到5%。

教育培育的初衷,正在与市场需求之间发生着错配。

研究生首超本科生

2024年,国内不止一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,首次超过了本科生;也不止一所大学的在校研究生(含博士)总量,早已超过本科生。

上述现象普遍存在于985、211院校中。

以985院校兰州大学为例,2019年,该校的研究生(含博士)年度招生人数,就已经超过了本科生。

再以211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,今年9月开学典礼上,该校公布的新生数据显示,本科生数量4943 人,研究生(含博士120余人)数量5568人。

从在校学生数量来看,包括清华、北大、浙大、复旦等在内的名校,研究生(含博士)在校数量都超过了本科生。浙江工业大学2024级9月的新生大数据显示,这所双非高校(非985、211)研究生(含博士)招生人数也首次超过了本科生,“研本比”首超1:1。

中科院大学的在校研究生(含博士)数量已经达到了本科生的37倍,硕士研究生数量达到本科生的近20倍。当然,这和中科院大学本身本科生数量较少(不到2000人)有关。

表1:39家985大学2024年研究生(含博)和本科生的招生规模/新生入学人数(注: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超过本科生招生规模的高校已被标红)

(来源:经济观察报统计。此数据为不完全统计,各大高校最终入学新生人数,以教育部、各大高校官网最终公布数据为准)

从毕业生情况来看,2023年,北京地区研究生(含博士)毕业人数就已首次超过本科毕业生。

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《2022—2023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》显示,2023年,北京高校全日制毕业生数量约为29.6万人,其中研究生(含博士)有16.08万人,多出本科生近2.5万人。

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24年3月公开的数据中,这一差值增长到2.9万人。

虽然在上述经济观察报统计的高校中,有多所高校出现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高于本科生的情况,但是在全国范围内,研究生(含博士)招生总量依旧低于本科生。

教育部数据显示,2023年,全国普通本科招生478.16万人,比上年增长2.19%。全国研究生(含博士)招生130.17万人,比上年增长4.76%。

2022年,全国普通本科招生467.94万人,比上年增长5.25%,研究生(含博士)招生124.25万人,比上年增长5.61%。

为何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在扩大?

兰州大学微信公号文章表示,随着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,市场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长,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,在校研究生(含博士)数量的扩大、培养力度的强化以及培养质量的提升,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。

基于此,该校近三年新增了材料与化工、能源动力、生物安全等博士点、硕士点。

几年过去,随着扩招浪潮进入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们,去向几何?

“错配”的研究生

王冉正在幼儿园带着小朋友们唱跳“你笑起来真好看”。她毕业于北京的一所211院校,本科、硕士学习的都是天线专业。

本科毕业时,她找过一轮工作。当时她给一家知名通信民企投过简历。一名在该民企工作的师姐告诉他,由于经济环境影响和企业自身发展原因,该企业的研发岗位招聘指标缩水了30%以上,薪酬待遇也降低了。最终,王冉未能入围。

那一年是2020年,王冉思虑再三,选择了继续读研,想着缓冲几年兴许好一点。硕士毕业后,王冉再次给这家民企投简历,还是未能如愿,最终经朋友介绍,进入了一家私立幼儿园工作。

马小鹏正在出差途中。在飞机起飞前,他抓紧时间拟定新的学习计划和培训策划。这份需要四处奔波的工作,给他带来了不错的报酬。

投身培训行业之前,马小鹏在北京大学本硕连读学习药学专业,和制备药物、质量控制评价、合理用药研究、药品生产检验研究等比起来,马小鹏觉得,教培的工作费些体力,但没那么费脑子。而且,不用经过较长周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,就能快速上手,获得经济回报。

在他毕业时,有几个同班同学和他类似,告别了专业对口的工作,广撒网投简历。他和同学最青睐的,是大厂、管培、金融这三个行业。他觉得,如果进不去这三个行业,那么选择新能源行业也不错。

经济观察报查询《研究生教育研究》杂志2020年第5期《我国硕士研究生毕业去向及趋势研究——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2014—2018年数据的分析》一文后了解到,该文根据教育部直属高校2014—2018年的数据分析,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较高,而深造率相对较低。大多数硕士研究生选择直接就业,尤其是流向企业的比例最高,其次是事业单位,最后是学术性单位。在学术性单位就业的比例并不高。2018年,大部分院校硕士毕业生在学术性单位就业的比例低于7%,这表明大多数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趋向是非学术性的市场。

智联招聘公布的《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》显示,2024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179万人,再次刷新历史纪录。

报告指出,在研究生扩招趋势下,应届生深造比例有所升高,但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的深造意愿最强,而专升本趋势有所减弱。同时,毕业生在就业偏好上继续求稳,希望在国企工作的应届生比例连续五年上升,达到48%。

硕士研究生跨专业就业,就业未体现“研究”特点,反而趋向非学术市场,“就业错配”因何而起?

扩招的逻辑

“普及化、专业化、应用化,为国家创新战略打下基础,为中国经济发展添砖加瓦。”

这是上述211院校教授在参加一次有关部门的闭门教育会议时,记录下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扩招目标。

那次会议达成了一项共识,未来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定位会

相关推荐: